營區偵測案例
對于營區的偵測,無人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通過自身體積小,不易被發現的特點可以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探知地形與防御部署。相對而言,這一技術也是可怕的隱患,營區防御急需重視。
對于營區的偵測,無人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通過自身體積小,不易被發現的特點可以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探知地形與防御部署。相對而言,這一技術也是可怕的隱患,營區防御急需重視。
在過去的十年間,無人機系統已經具備了先進的技術水平并廣泛擴散,隨著技術發展,一些國家或非國家組織裝備的無人機系統具備的偵察和打擊能力已經對陸軍、聯合部隊和多國聯軍的作戰行動構成了顯著威脅。
從20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軍事開始,外軍就開始裝備信息化部隊的嘗試,尤其是美國。從1992年開始,美國就對“信息站”進行研究,嘗試運用新型作戰理論指導軍隊建設,發展GPS通訊、情報收集、信息交流與共享,目的是提高單兵對戰場“知己知彼”能力。
無人機的蜂群戰術,就是利用大量低成本的無人機對目標展開飽和式的攻擊,使敵防空系統在短時間內處于無法應對的飽和狀態,以達成命中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戰略戰術目的。但是,無人機蜂群戰術也不是無解的。
與飛機、導彈等傳統空中威脅一樣,有效防御集群式無人機的第一步是盡早感知威脅并及時預警。由于無人機集群需要在指定平臺發射,且普遍存在飛行高度低 (隱蔽性強)、發動機散熱量低 (難以被紅外探測器發現)等特點